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动漫|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网站|国产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會員 密碼 注冊 會員權益

“大品牌”堡獅龍的誕生輝煌與潰敗

時間:2020-05-25來源:億歐網 作者:風馬牛

   日前,一則堡獅龍賣身李寧家族企業(yè)的新聞,喚起了許多人心中的港牌服飾記憶。2010年之前,香港三大服飾品牌堡獅龍、班尼路、佐丹奴,在內地市場格外吃香,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專賣店,黃渤曾在《瘋狂的石頭》里驕傲地指著身上的衣服說,“牌子,班尼路!”


   那是港牌服飾留給內地觀眾最后的余味。隨著ZARA、H&M、優(yōu)衣庫等快時尚巨頭進入中國,堡獅龍們失去了潮流的標簽,逐漸敗退。2016年,班尼路作價2.5億元賣身,這一次,輪到堡獅龍了。耐人尋味的是,堡獅龍出售的66.6% 股份來自創(chuàng)始人羅定邦第五子羅家圣,而收購方龍躍發(fā)展公司由李寧家族企業(yè)非凡中國占股80%,羅定邦次子羅蜀凱的兒子羅正杰占股20%。換句話說,堡獅龍其中一部分,出了羅家,又進羅家。


   1970年代,曾流行過一個詞——“香港制造”,當時港產服裝出口量占世界之首,帶動就業(yè)人口40余萬,占總就業(yè)人口2成以上?梢哉f,香港制衣業(yè)的輝煌,代表了香港制造業(yè)的輝煌。時移世易,堡獅龍的賣身似乎再次向外界昭示著,香港制造業(yè)今非昔比。而這家企業(yè)衰落的背后,既有落后于時代的無力,也有家族繼承混亂的悲哀。


   01


   香港故事離不開炒字


   提起香港故事,離不開“炒”字,背后是人們對機遇、財富的無盡渴求,堡獅龍創(chuàng)始人羅定邦的發(fā)家往事也不例外。


   1912年,羅定邦出生于廣東順德,家里人很傳統,早早就給他定下了媳婦。23歲那年,羅定邦按照家人期許,和陳楚思完婚。陳楚思家境很好,家里開了一家紗廠,父母極其疼惜她,順帶也看重羅定邦。3年后,羅定邦的長子羅樂風出生,羅定邦已經接管了陳家紗廠。


   熬過戰(zhàn)亂,順德百廢待興,陳家紗廠也已不復往日興盛。羅定邦聽說香港機會更多,左思右想,終于在1950年舉家遷往香港,帶著陳家紗廠積攢下的手藝和資本。


   這是羅定邦第一次嘗到投機的甜頭。1950年代,香港正是紗廠興盛的時期,借著英屬地區(qū)的便利身份,大肆出口棉紗。羅定邦一到香港,很快就得到廣東老鄉(xiāng)的指點,租下廠房,辦起紗廠。在經驗和資本的雙重加持下,陳家紗廠在香港重獲新生,只是這一次,大家更習慣叫它“羅氏紗廠”了。


   香港地方雖小,面對的市場卻更加廣闊。紡織業(yè)從棉線到衣服,要經歷四部曲:紡、織、染、縫,紗廠所做的就是第一步,把棉花紡成線。紗廠生意走上正軌后,羅定邦又瞄準了下一步:織。


   從戰(zhàn)后到1960年代,香港流行梭織,這種織法比較傳統,織出來的布料也更加硬挺、結實,當時香港一直在對外出口背心、汗衫、泳衣等價格低廉的衣物,所以習慣用這種梭織布料。而羅定邦一邊順應著大潮做梭織布料,一邊利用積攢下的技術,研發(fā)更柔軟舒適的針織布料,靜待時機。


   梭織轉針織,這是羅定邦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


   1961年7月,美國在國際棉織品會議上訂立國際棉織品貿易的短期安排,限制22種香港棉織品的進口數量。毫無疑問,美國立下的短期安排,不過是又一次貿易保護的借口,但香港只能接受。這也說明香港出口的棉織品規(guī)模已經很大,足夠引起美國市場的警惕。很快歐洲國家也加入到這個短期安排中來,希望依靠政治力量,人為遏制香港紡織業(yè)的侵襲。


   在這波沖向歐美的棉織品潮流里,羅定邦是其中的一匹黑馬。和欠發(fā)達地區(qū)渴求耐用的梭織面料不同,歐美對柔軟的針織面料情有獨鐘,早有準備的羅定邦自然一馬當先,早早拿下了出口份額。


   1970年代初,歐美要求限制香港棉織品的范圍再次擴大,被香港紡織業(yè)稱為配額制度的行業(yè)規(guī)則正式實施。顧名思義,配額制度就是由歐美定下出口額最高值之后,香港廠家自行認領份額,按量出口。這種制度對大廠商極為有利,為了帶動就業(yè),香港政府更愿意把配額分給大廠商,甚至把廠商代表們納入香港代表團,由他們直接和歐美國家貿易代表談判。


   拿到配額的廠商,一般會做出兩種選擇,第一種是“炒配額”,自己不開工,把份額高價轉手賣給小廠商,輕易賺快錢;第二種就是做實業(yè),招人做工,生產足量產品出口海外,老老實實攢家底。


   羅定邦選擇了第二種,從此,羅氏紗廠改名“羅氏針織”,名噪一時。


   02


   起源于羅定邦對現實的反抗


   堡獅龍是羅氏針織最知名的品牌,起源于羅定邦對現實的一次反抗。


   自從配額制度實施之后,香港紡織業(yè)開始有了外流的傾向,許多已經掌握客源的廠商選擇到不發(fā)達地區(qū)建廠,再出口到目的地,以此規(guī)避配額限制。也有一些廠商留了下來,從事利潤更高的成衣業(yè),滿足歐美市場的同時,尋求其它亟待開發(fā)的市場。


   1986年,歐美對香港紡織品的限定范圍再次擴大,覆蓋香港出口的九成紡織品。這當然不是無的放矢,此前十三年時間,港產服裝出口量占世界之首,“香港制造”名頭響亮。不僅是低端服裝,中產階級喜歡的Marks&Spencer、Hugo Boss、Marc Jacobs、Nike、Littlewood也都由香港代工廠出品。


   羅氏針織此前也做過代工廠,由于家大業(yè)大,在配額制度的博弈中并沒吃什么虧,盡管如此,看到日益收緊的限制,羅定邦仍然覺得非常不適。于是在次子羅蜀凱的建議下,1987年,堡獅龍正式成立。就在6年前,班尼路、佐丹奴已經在香港嶄露頭角,但背靠羅氏針織,堡獅龍仍然上演了一出“后來者居上”。


   簡單來說,堡獅龍的逆襲,主要依靠兩點,第一,定位休閑、青春服飾,主攻年輕人市場。與生性節(jié)儉的老一輩不同,香港年青一代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手頭寬裕,對時尚更有追求,這樣的顧客群體更容易高頻次購買。第二,開展特許經營業(yè)務,收取加盟費,提供產品,讓外人加盟,替堡獅龍賺錢。


   羅定邦是浸淫紡織業(yè)幾十年的人,不僅對紡、織、染、縫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無比熟悉,更對香港的進出口形勢了然于心。許多廠商都紛紛離開香港,退往成本更低、更不受限的地方,而堡獅龍卻反其道而行之,自產自銷,牢牢拿捏住從紗線到成衣的每一厘利潤。


   當時,同行們緊緊盯著國外,卻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香港本地蓬勃的需求,堡獅龍、佐丹奴、班尼路很快就成了香港暢銷品牌。開業(yè)首年,堡獅龍就快步出海,在新加坡開設了零售網點。


   1993年,堡獅龍進軍東南亞和內地市場,同樣是靠加盟模式,在相對更加節(jié)省成本的情況下,堡獅龍成為東南亞華人和內地消費者都耳熟能詳的“牌子”。


   同年,堡獅龍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開局猛漲,似乎預示著香港制造還有大好的未來。


   也是這一年,恒生指數由年初5000點攀升至年底的11000點,漲幅超過1倍,而李兆基在馬鞍山的樓盤新港城,已經開出了600呎(約54㎡)220萬港元的價格,與60年代相比,30年來樓價攀升百倍。


   《獅子山下》對實業(yè)和吃苦耐勞的歌頌,已漸漸消逝,追漲殺跌、炒股炒樓的《大時代》成為1990年代香港人長久的話題。


   03


   榮光與潰敗


   這一切,羅定邦都不再關心了。


   1996年8月13日,羅定邦病逝。去世之前,他把次子羅蜀凱叫到身旁,將家族公司權益、現金、物業(yè)等所有資產大約10億港元,全部轉入他名下,并委任其為遺囑執(zhí)行人,其他人不準有異議。


   按照羅定邦的意愿,所有遺產平分為三份,一份留給羅家子孫,一份用作慈善公益,還有一份專門留給失散在外的私生子。遺產怎么用,用在誰身上,都由次子羅蜀凱決定。


   這是一份不同尋常的遺囑。與其他關系混亂的富豪家庭不同,羅定邦家庭關系相對簡單,已知的有五子一女,全部出自原配陳楚思,此外還有一個神秘私生子。羅定邦的遺囑一出,意味著除了私生子可以獨享三分之一遺產,其他子女只能仰羅蜀凱鼻息,在他手下討飯吃。頃刻間,羅氏家族化為一盤散沙。


   不過,羅定邦對子女,向來不是一碗水端平。


   結婚3年后,羅定邦與陳楚思就有了長子羅樂風,但羅樂風晚熟,3歲多才學會說話,靦腆木訥,羅定邦并不喜歡他。反而是次子羅蜀凱,聰穎伶俐,他出生后不久,羅家遷到香港,羅定邦從此成為赫赫有名的“針織大王”,再加上羅蜀凱主張成立的堡獅龍高歌猛進,羅定邦當然更加喜歡這個聰慧的兒子。


   羅樂風也明白自己在家的尷尬處境,成家之后,他和妻子搬出羅家,以一臺縫紉機為起點,白手起家,做起了成衣代工廠的生意。


   羅家兄弟的關系有多淡漠呢?堡獅龍零售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香港制衣業(yè)成本也節(jié)節(jié)攀升,為了節(jié)約成本,堡獅龍開始找代工廠生產成衣,即便如此,主導堡獅龍的羅蜀凱也沒有照顧過大哥羅樂風的公司。哪怕此時,羅樂風創(chuàng)立的晶苑集團在業(yè)內已經極具名氣,優(yōu)衣庫、H&M都是其顧客。


   有了大哥的例子,羅家后代只能自尋出路。三女羅佳穗走上了炒樓的道路,四子羅家寶創(chuàng)辦百樂集團,六子羅家駒創(chuàng)辦建灝地產,同樣進入了房地產行業(yè),五子羅家圣幾番周旋,成了堡獅龍的大股東,但并不參與實際管理。


   2003年,內地游客赴港自由行開通,香港旅游業(yè)收入猛增,占據香港大街小巷的堡獅龍成了當時游客最愛掃貨的服裝店之一。借著這股東風,堡獅龍在內地迅速擴張,用的還是老辦法,加盟。


   2005年,堡獅龍市值突破2.5億港元,內地加盟店也一家接一家地開,2011年6月底,店鋪超過1400家,誰也沒料到,這成了堡獅龍最后的榮光。潰敗似乎瞬間來臨。隨后幾年,堡獅龍的營收增長一直在徘徊低位,甚至為負,2017年凈利潤暴跌98% 并開始虧損,2019年虧損超過1.39億港元。


   直至近日,堡獅龍終于宣布賣身李寧家族。


   針對堡獅龍的頹勢,有媒體曾采訪過羅定邦長子羅樂風。當時羅樂風身家已經遠超父親,晶苑集團也成為亞洲最大的三家服裝代工廠之一,名列《財富》雜志評選出的“50家改變世界的企業(yè)”第17位。聽到這個問題,羅樂風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成也加盟,敗也加盟。”


   截然不同的風格和品牌定位,怎么會敗也加盟呢?2010年之后,H&M、ZARA、優(yōu)衣庫等快時尚巨頭,既在花費重金聘請代言人爭奪眼球,也在馬不停蹄占領大型商場加深品牌認知,同時還開展電商業(yè)務,消磨顧客線上時間。同期的堡獅龍在做什么呢,還停留在街角的小店里,在和加盟商磋商加盟費給多給少。


   堡獅龍、班尼路、佐丹奴的潰敗,不僅在于資本規(guī)模的碾壓,更在于它們久居安全區(qū)的遲鈍。


   當然,堡獅龍在羅氏家族的事業(yè)版圖里,早已是無關緊要的一小部分。羅定邦的子女們,要么如羅樂風自立門戶,要么已經投身香港樓市大業(yè),成了新時代香港人心目中的樓王。


   羅定邦曾因為拒絕炒配額而成就一番事業(yè),如今,他的后輩們多數還是難以拒絕時代遞過來的快錢。至于香港制造的代表堡獅龍們,再三易手之后,底蘊早已隨雨打風吹去。


原標題:“大品牌”堡獅龍的誕生輝煌與潰敗 / 編輯:麗儀
◆第一商業(yè)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摘自:本站原創(chuà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第一商業(yè)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第一商業(yè)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3、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或本網站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本網站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的內容或鏈接。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該事由發(fā)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電話:020-38248250 傳真 020-38248296
Copyright©2024  第一商業(yè)網版權所有     www.019997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