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泰VS鄂武商 市場說了不算
時間:2011-07-29 14:53來源: 作者:陳岳峰
資本并購的“扯皮”在銀泰和鄂武商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繼2006年試圖通過二級市場的增持成為鄂武商第一大股東未果后,今年3月至6月銀泰再次卷土重來,但又一次被武商聯(lián)“阻擊”。(http://www.boraid.com)
如果說上一次僅僅是交鋒,這一次雙方則徹底撕破了臉皮,“緣份”也差不多到頭了。其實,銀泰早知道武商聯(lián)的底牌,那就是大股東的地位不可能出讓。依筆者看來,如果不能與武漢市政府達成意向,銀泰今后想控股鄂武商的可能性也不大。(http://www.boraid.com)
站在武商聯(lián)的角度講,倘若鄂武商控股地位出現(xiàn)轉移,武商聯(lián)成立4年來本就遲緩的整合就更無從談起。因此,保證第一大股東地位在情理之中。但銀泰作為投資者,以資本手段謀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也無可厚非。況且,鄂武商的業(yè)績和網(wǎng)絡,對于銀泰在湖北市場的布局及未來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武漢方面行政干預企業(yè)市場行為的做法的確值得商榷。(http://www.boraid.com)
然而,問題在于,雙方間的合作及翻臉,肯定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這么簡單。(http://www.boraid.com)
銀泰發(fā)出的譴責鄂武商的公開信中表示:銀泰是在2004年應武漢市有關領導邀請而投資鄂武商的。而且投資后卻“被要求”不許做第一大股東!如果筆者的理解能力沒有偏差,銀泰應該當初答應了不做第一大股東的“要求”。但2006年,不知事態(tài)發(fā)生何等變化,銀泰在二級市場的增持瞄準的就是控股方的位置。這是導致雙方摩擦不斷升級直至現(xiàn)在對簿公堂的關鍵原因。(http://www.boraid.com)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既然銀泰當初是應武漢某領導的“邀請”投資的鄂武商。銀泰當時與某領導究竟是怎么談的,雙方達成了哪些意向,外界仍是霧里看花。不過,在中國現(xiàn)行的市場環(huán)境下,以銀泰集團及沈國軍的智商,最起碼的風險意識應該有——領導遲早會更迭,以行政意愿的“邀請”而入,怎么就不考慮往后難以避免會有行政意愿的干涉呢?從這點來看,表面“委屈”的銀泰究竟有多“委屈”,爭奪鄂武商的控股權是否還有醉翁之意?銀博泰V銳S鄂管武商理 市在場說線了不算。
對于更多的地方政府而言,與鄂武商的爭斗讓銀泰的資本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搗蛋資本”。這或許不能怪銀泰,但需重復強調的是,在中國現(xiàn)行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這種做法很可能得不償失。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從輿論上還是實質上,銀泰都未能占明顯上風。也許,雙方在“臺面”下的較量遠比臺上更激烈。兩者間孰是孰非暫且不論,未來誰勝誰負更是變數(shù)叢生——這顯然已經(jīng)不是市場能完全說了算的了。(http://www.boraid.com) |
------分隔線----------------------------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