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與《聯(lián)商網》分別公布了2017中國連鎖百強榜和2017中國零售上市公司百強榜,主要家電零售商均榜上有名。 根據2017年零售上市公司百強榜統(tǒng)計,2017年我國125家零售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20230.10億元,凈利潤1320.81億元(未計入屈臣氏中國的凈利潤)。其中5家家電零售商總營收為2819.68億元,占總榜比重為13.94%;凈利潤實現38.76億元,占總榜比重為2.93%。 5家家電零售商近三年來總營收: 5家家電零售商近三年來總凈利潤: 從近三年數據來看,5家家電零售商總營收穩(wěn)步增長。但仔細觀察發(fā)現, 國美零售與蘇寧易購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在2017中國零售上市公司百強榜中,國美零售總體排名跌出前五陣營,營收不足千億,甚至出現大幅度虧損。榜單數據顯示,蘇寧易購實現營收1879億元,同比增26.48%;國美零售營收為715億,凈利潤為負4.5億元,同比下滑238.40%。從營收上看,國美零售營收僅占到蘇寧易購38%,不到五分之二。 在這5家上市的家電零售商中,還有一家國美系企業(yè)“國美通訊”,由原三聯(lián)商社變更而來。即使算上國美通訊業(yè)績,國美零售與蘇寧易購營收還是相差千億級別,達到1142億元,凈利潤更是相差46.51億元。 昔日的家電零售雙雄為何差距越來越大,我們從雙方近三年的營收、凈利潤、線上業(yè)務占比、門店數量等四個方面進行對比。 營收 從營收上看,國美零售與蘇寧易購的差距逐漸拉大。蘇寧易購營收近三年來實現穩(wěn)步增長,從2015年的1355.48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879億元。國美電器2017年營收出現下滑,同比減少51.95億元。 蘇寧公告顯示,2017年業(yè)績是其自2009年開啟互聯(lián)網轉型以來業(yè)績最好的一年。2017年蘇寧在零售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全渠道建設方面已進入快速復制階段,形成了包括蘇寧易購云店、蘇寧極物、蘇寧小店等在內的智慧零售業(yè)態(tài)產品族群。 國美雖然也在智慧化轉型方面發(fā)力,提出“共享零售”模式,進入“家+生活”市場,不過效益尚未顯現。國美把2017年營收下滑原因主要歸咎于“改革”,電商業(yè)務進入線上線下融合階段,從而導致電商自營銷售收入有所下滑。 凈利潤 除了營收外,國美零售與蘇寧易購凈利潤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從財報上看,國美零售的盈利能力一直在下降,從2015年的凈利潤12.08億到2017年實現虧損4.5億元。反觀蘇寧在經歷2016年的小幅度下跌后,猛增至2017年的42.13億元。 2016年,國美零售曾進行上百家主力門店改造,按照國美零售CFO方巍說法,每家店平均改造費用在500多萬。對于利潤連續(xù)下跌,國美零售把主要原因歸咎于門店改造。方巍曾表示,利潤問題主要是因為改造門店的營收減少,造成國美毛利率有壓力。到了2017年,國美零售利潤虧損達4.5億元,這次國美零售將原因歸因于非經營性項目虧損,具體來說是國美零售商譽減值2.15億元、長期資產減值3.74億元、債券利息支出5.97億元。 另外了解到,蘇寧內部從幾年前已經不把國美作為主要競爭對手來看待,它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京東。 線上業(yè)務 從線上業(yè)務上看,根據國美2017年年度財報顯示,2017年國美線上線下GMV(成交金額包括:付款金額和未付款)取得1338億元,其中線上480億、線下858億,同比增長20%?此乒怩r奪目,但如果注意到國美的老對手蘇寧,同期全渠道GMV 2432億元,增長29.08%,那么國美的GMV增速足足落后老對手近10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蘇寧線上GMV 1267億元,增長57.37%,線下GMV 1165億元,增長7.98%。與之相比,國美少的可憐。而自2009年蘇寧以700億銷售收入超過國美后,國美的銷售收入在400-500億水平徘徊了數年。2017年,蘇寧實現收入1879億,同比增長26.47%。國美卻只有716億,同比下滑6.86%。在頭部企業(yè)兩位數增長的時候,營收出現下滑,客流量越來越少,是否意味著國美正在走下坡路? 門店數量 與蘇寧易購門店突飛猛進不同,國美零售門店一直處于放緩的狀態(tài)。經歷了2016年的門店改造升級,國美2017年門店數降至1604家。蘇寧則在加速布點,門店數是2016年的2.38倍,是國美的2倍有余。 如今,蘇寧易購和國美零售都在推進門店互聯(lián)網化轉型。不過,國美零售2017年1604家門店中,僅有38家門店引入加家裝場景,智慧社區(qū)店、無人店尚未成型。國美零售稱未來三年預計鋪設3000家縣域店,而蘇寧易購則表示未來三年將開出包括蘇寧易購云店、蘇寧小店等在內的15000家互聯(lián)網門店。 轉型競速 家電市場曾經存在著“美蘇爭霸”的局面,國美零售和蘇寧易購一時風光無限,不過家電賣場的美好光景轉瞬即逝。 新零售背景下,傳統(tǒng)家電零售商融合與變革加速。以五星電器為例,通過與京東達成無界零售戰(zhàn)略合作,發(fā)力家居品牌星格瑪以及生活提案店五星集家等進行戰(zhàn)略轉型。國美零售與蘇寧易購也走出了不同路徑。 國美零售提出了共享零售模式和家·生活整體解決方案,從傳統(tǒng)電器向家居、家裝、家服務、百貨、金融等多個領域縱深。所謂共享零售是指利用“社交+商務+利益共享”玩法,以GOME APP為載體,實現零售各環(huán)節(jié)打通。此外,國美還轉型“家·生活”服務商,瞄準10萬億級的泛家居市場。 蘇寧易購智慧零售模式經過多年探索,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經營業(yè)態(tài)由家電3C店向母嬰、超市、社區(qū)便利店等全品類發(fā)展。在零售業(yè)務基礎上,蘇寧延伸了物流、金融業(yè)務。在店面互聯(lián)網化及數據化建設上,運用“千里傳音”、“店+、“金礦”等數據營銷產品提高坪效。 此外,在渠道下沉方面,蘇寧易購打造了“零售云”平臺,瞄準農村市場,國美零售則把發(fā)力縣域店作為渠道下沉的重要策略。 而為了突出各自主業(yè),國美電器和蘇寧云商先后更名為國美零售和蘇寧易購。 在聯(lián)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看來,中國的家電行業(yè)主要經歷了三輪行情:地段之爭、流量之爭與滲透之戰(zhàn)。 第一輪是地段之爭。黃光裕與張近東之戰(zhàn)集中在第一輪,通過線下瘋狂開店,做大渠道,影響價格,解決家電價格過高痛點,服務于消費者。 第二輪是流量之爭。流量快速從線下往線上轉移,取代了原先地段決定勝敗手模式。黃陳(國美創(chuàng)始人黃光裕與原國美董事局主席陳曉)之爭后,國美基本等于缺席這類戰(zhàn)役,由京東取代國美與蘇寧大戰(zhàn)。越重視線上流量運營的越能收割本輪紅利,京東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國美與蘇寧的差距,更大程度是線上差距。 第三輪是進入滲透之戰(zhàn)。線上流量主要來源于一二三線市場,當線上流量越來越緊張時,增量取決于對于一二三線城市的深度鏈接以及三線下城市的滲透率。這種鏈接及滲透對于網點、日配、倉儲等都有較高要求,使得企業(yè)財務成本會相應上升。2017年國美財報做虧,其中一部分計提就是用來滿足未來財務安排。2017年零售行業(yè)各類微店、小店、新零售門店等,大部分也基于用來做鏈接做大滲透率。 雖然都在變革,但國美零售與蘇寧易購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國美轉型之路仍然漫長,效果還不明顯。如何改變“量跌利虧損”的局面,成為國美零售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只不過,留給國美的時間還有多久,又有誰能夠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