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享
務
|
外資超市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結束! 沃爾瑪連續(xù)關店之后尋求與京東的深度合作,家樂福也與騰訊和永輝認了干親。 全球連鎖超市的老大和老二都向中國市場屈服了,老三還等什么? 近日,有消息稱,曾在全球連鎖超市排名第三的德國麥德龍(Metro)要“賣身”,復星國際正在洽談收購麥德龍中國業(yè)務的部分股份。 阿里巴巴也被傳為潛在接手人! 麥德龍則否認“賣身”,表示“在尋找一些本地的合作伙伴來開展合作”。 但是,不管“賣身”還是“合作”,麥德龍認慫了。 1、在中國23年,外資黃金一代謝幕! 麥德龍,德國第一大超市,曾經(jīng)也是歐洲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零售批發(fā)超市。 上世紀90年代,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黃金時期。 1995年,麥德龍與上海錦江集團達成合作,正式進入中國,成為第一家獲得中國政府批準在中國建立連鎖超市的合資企業(yè); 同是1995年,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來到北京; 隨后,1996年沃爾瑪落腳深圳,1997年泰國正大集團下易初蓮花進入上海,1998年大潤發(fā)進入上海,1999年法國歐尚也進入上海。 然而二十多年之后,外資零售商上演了一出大撤退。 來自西班牙的迪亞天天也在2017年將中國全部門店出售給蘇寧,最后全部變成蘇寧小店。 如今,麥德龍也坐不住了。 在中國23年,麥德龍一共開了92家門店,同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家樂福和沃爾瑪,門店數(shù)量早已突破數(shù)百家。 2、收入減少2/3,江湖地位不保 麥德龍連續(xù)上演“事不過三” 1964年,麥德龍開始了倉儲超市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經(jīng)過逾50年的發(fā)展,它成為了德國最大的連鎖倉儲超市,也是歐洲最大之一。 從1999年開始,麥德龍開始排名世界零售百強第三位。 在金融危機席卷歐美的2008年,麥德龍實現(xiàn)歷史上最高營收655.29億歐元。 到2017年,麥德龍的營收下滑到220億歐元左右,相比最高峰,麥德龍的營收減少了2/3(折合人民幣約4300億元)。 這其中不乏關店和業(yè)務出售的因素。 但自2008年營收達到最高峰之后,麥德龍的業(yè)務增長嚴重放緩,并開始下滑。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不進則是退。 2015年10月,麥德龍將本土的百貨業(yè)務子公司Kaufhof以3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 2017年,麥德龍集團宣布把銷售電子產(chǎn)品和電器的Satum以及Mediamarkt分拆出去,由控股公司Ceconomy單獨管理。 到今年,麥德龍只在德國經(jīng)營的連鎖超市Real也已經(jīng)被納入出售的計劃。 麥德龍的市場地位已然難保。 |
原標題:麥德龍收入暴跌4300億 “拒客”23年后終于認慫了?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