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與時尚相關的企業(yè)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毫無疑問,答案是能否引領潮流,讓消費者為你的產品著迷。于是,設計、工藝構筑了這個行業(yè)的最高門檻,在那些擁有悠久傳統(tǒng),審美規(guī)則乃至產品標準都已經既定的行業(yè),后來者如何突破?寶格麗的故事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向。
如今的寶格麗(Bvlgari)早已躋身世界珠寶首飾的前三甲。在珠寶首飾以及奢侈品行業(yè),這家擁有125年歷史的老牌珠寶商,因其色彩明艷,搭配大膽、造型獨特而為外界津津樂道。可誰曾想到這個以設計見長,引領當下首飾業(yè)風潮的珠寶品牌,也曾差一點因為設計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規(guī)則而淪為平庸。
1877年,在希臘和意大利之間的科孚島上迎來了一對父子。他們厭倦了連續(xù)的政治風波和猖獗的盜竊事件,從希臘伊庇魯斯大區(qū)的小鎮(zhèn)帕拉米西亞逃離至此。憑借著家族中傳承下來的拜占庭風格的銀匠手藝,索蒂里奧·寶格麗(Sotirio Bougaris)和他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銀飾作坊,生意也還算紅火。
7年后,兒子索蒂里奧決定自立門戶,在羅馬的西斯提那大道85號開設了第一家門店。隨之他的名字也由典型的希臘名字Sotirio Bougaris,改成了富有意大利氣息的Sotirio Bvlgari——這正是日后寶格麗品牌名字的由來。
20世紀初期,整個歐洲無論是藝術界還是設計界都向以法國審美觀看齊,在珠寶首飾行業(yè)亦是如此。當時,珠寶設計更為女性化,彩帶、星星和花朵成為不變的主題。在材質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鉑金以及鉆石鑲邊,這使得整個時期的珠寶看起來都是以白色為主色調。而鉆石、珍珠和月亮石因其潔白純凈的色彩而成為當時主流珠寶界的摯愛,彩色的寶石只能退居二線,成為點綴。即便以彩色寶石為點綴,一般來說,也僅僅采用單一材質的搭配,比如,鉆石與紅寶石、鉆石與藍寶石。
在這種以小清新為主要風格的彼時,索帝里奧所在行的拜占庭風格以及古老手工藝不再吃香了。而成立于1847年,如今與寶格麗同為世界珠寶前三甲的法國品牌卡地亞(Cartier),就是愛德華時代珠寶風格的受益者。
想要尋求突破,寶格麗必須要另辟蹊徑,畢竟,在他家所長的風格上超越,難度重重。寶格麗決定放棄當時主流的設計風格和切割方法,轉向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尋求靈感,并“重操舊業(yè)”鉆研羅馬式的珠寶鑲嵌手法。在當時并不時髦的紫色、粉色、黃色寶石卻被寶格麗大量運用,同時顏色搭配也變得更為大膽。在一件首飾上,往往能見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大膽配搭。
從文藝復興時期建筑中獲得的啟發(fā),寶格麗的設計遠比法式風格倡導的從自然界中尋找具體意象更具價值。這使得寶格麗在當時一片淑女氣息、小家碧玉般的珠寶飾品中異軍突起。
為了使首飾上的彩色寶石產生渾圓柔和的感覺,寶格麗開始研究改良流行于東方的圓凸面切割法,以圓凸面寶石代替多重切割面寶石。并開創(chuàng)了心型寶石切割法和其他許多新奇獨特的鑲嵌形狀,這在當時是驚人之舉。但在今天,這些已經逐漸發(fā)展為首飾生產的技術標準。
就這樣,看似離經叛道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審美突破使得寶格麗突破了法式風格的封鎖,并樹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F在,寶格麗已經成為一家在全球擁有250家店鋪的國際奢侈品珠寶品牌,而若不是在20世紀之初的那場“不破不立”的色彩革命,寶格麗可能也就淹沒在了羅馬繁華的商業(yè)街中,成為一個僅用幾百個字就可以講完的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