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的專賣店經理每天都要監(jiān)視當天售出了什么款式)
美國《商業(yè)周刊》描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自西班牙的這家服裝品牌如何在兩周內完成從設計到進店的過程,同時又保持低廉的成本?
金融危機讓消費者緊縮起了錢包,美國服裝零售商的日子也迎來了寒冬。但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的Zara連鎖店卻憑借價格公道而又時尚的服飾在全球火熱開張。這家市值高達138億美元的公司自2000年以來,無論在銷售額,利潤率,還是在開店數(shù)量上都翻了4倍。這也讓它日益逼近美國的Gap服飾集團,向世界最大服裝零售商邁進。2008年,Inditex集團把開店計劃增至640家。“與其它競爭對手相比,Inditex將會渡過當下的難關。”供應管理學教授MichaelLewis說。
Inditex的秘密是什么?除了銷售相對廉價,緊隨潮流的服飾外,Inditex還遵守了一條鐵律:嚴控供應鏈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正是這條鐵律讓它可以把服飾從最初的設計到最終擺在店面上的時間縮短為兩周。這種“速時尚”也成為其它服裝零售商學習的樣板。
Inditex用了30多年的時間完善這項戰(zhàn)略。它幾乎打破了零售業(yè)的所有常規(guī)。大多數(shù)服裝公司的供應鏈都是從設計師開始的,他們提前一年定好下一年將要流行的款式。但在Inditex,Zara的專賣店經理每天都要監(jiān)視當天售出了什么。他們會跟蹤一切狀況,從當前的銷售趨勢,到客戶想買但在店內卻找不到的款式。他們會把這種需求發(fā)給Inditex的300個設計師,然后,客戶所需的款式就會及時擺上柜臺。
一般來講,服裝業(yè)都把大批的訂單外包給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家。Inditex有一半的產品在西班牙、葡萄牙,還有摩洛哥的工廠生產,這樣就會生產出緊隨潮流的服飾。同時,從東歐,非洲,還有亞洲購買像T恤衫之類的基本服裝。Inditex的員工薪水都很高,西班牙工廠的工人平均每月可以領到1650美元,但在中國廣東只有206美元。Inditex的工廠都使用了靈敏的供應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是和專業(yè)的物流方案解決商合作開發(fā)的,這樣,Inditex公司就減少了對外部的依賴,獨立性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Inditex可以從位于西班牙的工廠向任何市場供應產品。它可以把新品在24小時內運向歐洲的專賣店,通過貨運飛機,可以在48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向美國和亞洲的商店供貨。
雖然空運比海運的成本要高,但Inditex一直都堅持這么做。因為Inditex只生產限量版的服裝,加上空運的及時性,這樣消費者還是會積極購買。Inditex設計的服裝都是最新款式,這就吸引了大批的顧客,他們不用擔心像競爭對手那樣降價處理過時貨。
對于想模仿Zara模式的競爭對手,分析師LucaSolca建議:不要半冷不熱的模仿Zara的模式。Inditex的模式是一個只有兩種回答的命題:要或不要。必須要把所有精力放在效益的產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