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重慶市家樂福沙坪壩區(qū)店在自行組織的10周年店慶促銷活動中,該店推出一款菜籽油特價促銷,原價每桶51.4元的5升裝菜籽油只賣39.9元。上午8:40超市開門營業(yè)時,大量市民涌進搶油,從而造成踩踏傷亡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醫(yī)院收治31人(其中7人重傷)。
重慶市家樂福店發(fā)生的重大踩踏事故,教訓極為深刻,我們應該深入反思。不過,筆者同時注意到了一個細節(jié)。在這起踩踏事故中,大量購物群眾是奔著一款特價食用油去的,目的很簡單也很明確,也就是要力爭搶購到比原價僅低11.5元的菜籽油。
為了區(qū)區(qū)一桶油,也就是便宜11.5元錢,群眾卻能迸發(fā)出如此搶購“熱情”,甚至甘冒被擠傷、踩踏的危險,說明什么呢?說明群眾對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米袋子”和“菜籃子”價格的無比敏感。
為了搶購到一桶特價油,從凌晨4點就排起了長龍,還僅僅為了購買到相對便宜的物品。能說這些排隊的群眾日子好過?正如一位被擠傷住院的群眾所言,"最近物價高,聽說家樂福搞促銷才去搶購,有錢人哪個去搶嘛。"是呀!有錢人怎么會早4點起來去排隊,就為了省十來塊錢?有錢人還會為了買一桶油而頭破血流?足以說明,在一些地方一些困難群眾的日子并不好過,他們還是得處處為了柴米油鹽和一日三餐的溫飽問題而"斤斤計較",他們還遠遠沒有達到"衣食無憂"的地步。在這些群體眼里,收入偏低、物價偏高難以承受是他們內心難言的痛。
雖然,國家統(tǒng)計局10月29日發(fā)布的最新統(tǒng)計顯示,前9個月全國城鎮(zhèn)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6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從表面上看,工資漲幅超過物價漲幅水平,平均工資達到了歷史新高,似乎百姓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才對。不過,由于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行業(yè)收入和貧富差距過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和生活困難群體依然無法共享改革發(fā)展帶來的成果。
"家中有糧,心里不慌"。老百姓手里沒有錢,日子過的緊巴巴,心里怎么會不發(fā)慌?老百姓們確實是被近一段時期的物價漲幅嚇怕了。先是一塊小小的"豬肉",就引發(fā)了食品價格跟風上漲。雖然各級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已趨于平穩(wěn),但是價格居高難下已成事實。近期天然氣價格又一次調高,迫于國際油價的壓力,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這都給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無形的壓力,也正是這種潛在的對物價漲幅的恐慌心態(tài),成為部分群眾競相搶購特價食用油的內在原因。
重慶市家樂福沙坪壩區(qū)店發(fā)生的重大踩踏事故,固然有其偶然性。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百姓的民生焦慮和對穩(wěn)定物價的渴求。我們應在吸取慘痛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維護和改善民生。切實將關系老百姓吃、穿、住、行,關系百姓最切身利益的物價問題解決好,也就是穩(wěn)定了民心。這樣的人間慘劇才會最大限度的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