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代購“瘋長”背后:利潤何來?(2)
時間:2012-02-18來源:數(shù)字商業(yè)時代 作者:
做韓國化妝品代購的小蠻也認為這兩條財路一樣重要,F(xiàn)在大家對韓國護膚品已經(jīng)有很高的認知度,代購價格相對透明,再加上網(wǎng)店比價易如反掌,所以就必須要在代購利潤“增值”上下下功夫。
“在護膚產(chǎn)業(yè)極其強大的韓國,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有兩種市場行為都可以被利用。一是韓國護膚品多是套裝,清潔加爽膚,或再加面霜,總之套裝就實惠得多,但會經(jīng)常調(diào)整內(nèi)容。但客人并不知道現(xiàn)在什么正在做套裝,通常只會點名要他想要的,就像雪花秀的潤燥精華,很多人喜歡,在韓國買單支也是差不多400元人民幣,但那種加一個洗面奶的套盒,價格一樣,那個洗面奶我們就可以拆出來單賣,就算只賣五六十塊,也是100%的利潤。還有就是試用裝。在韓國你買的東西多,想要多少試用裝都可以。拿到網(wǎng)絡上,賣一兩元一個沒問題,有的是人要。更重要的是,不只是一兩毫升的試用裝,有的甚至就是中樣,也就是正品的一半容量,足可以賣上個好價兒了。這部分利潤不可忽視!毙⌒U的網(wǎng)店就是這樣在兩個月內(nèi)飆上皇冠的。
代購
最初不過就是有人去幫你買你需要的東西。但這“需要”,隨著全球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的改變,和我們國人自身思想的小活動,早已經(jīng)超出了“必需”的范圍;蚴悄阒该佬站褪且车氐哪撤N產(chǎn)品,或者你就是要以低于當?shù)氐膬r格來滿足自己的購物欲,總之非如此不行,于是一個龐大的產(chǎn)業(yè)得以出現(xiàn)并愈演愈烈。
代購產(chǎn)業(yè)與實體銷售和國家稅收的博弈
就因為網(wǎng)店的興盛,前幾年還有了個新詞來形容實體商店的困境和無奈——“抄抄族”,專指那些去實體店里試來試去不買單,卻在更衣間里抄下商品貨號的“準買家”們。他們的下一步就是去找代購。這種行為不只讓商家和店員恨得牙癢癢的,更極大地損害了實體店的利益。即使是找國內(nèi)代購,從其他的商場買,也無形中壓縮了商家的利潤空間。
雖然還不能說這種行為就是蝴蝶扇動翅膀,引起了大洋彼岸的風暴,但是這兩年北京大商場接二連三的倒掉卻肯定有其助推的因素。位于大望路的美美百貨,之前在西單的時代廣場時就因定位不準而倒掉,現(xiàn)在又在與新光天地的對抗中敗下陣來;不久前位于三里屯的太平洋百貨也在經(jīng)營十年后撤出。可這背后卻是中國消費實力的瘋漲,其中的矛盾可想而知。畢竟市場再大也經(jīng)不住被敵手每年翻番著瓜分,任誰也Hold不住啊!
此消彼就長,據(jù)海關總署2010年的統(tǒng)計,中國的海外代購交易規(guī)模每年增長量超過100%,到了2011年已經(jīng)是480億,而中國人花在奢侈品上的總額也不過就是700多億,一算就知道有一多半直接落到了外國商家手里。如果再算上國內(nèi)的跨省代購,這個數(shù)值怎么也超過500億了。而在北京屢創(chuàng)佳績的新光天地也不過就是年營業(yè)額五六十億啊,就這樣小十個新光天地不見了,當然會引起國家的重視。
但就這個問題而言,代購卻絕對是“果”,高關稅才是“因”,相當于是被國家逼出來的。中國奢侈品進口關稅一般都在15%~25%之間,有的則高達50%,比如化妝品類和酒類。另外,奢侈品在進店時還要有海關檢測、進店檢測、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等五花八門的稅費,著名專業(yè)彩妝品牌Make Up Forever的市場人士就曾經(jīng)私下說過,“我家有上百個顏色的口紅,每個都要交兩百多元的檢測費,還耽誤時間,損耗產(chǎn)品,你說成本有多大?”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直接導致國內(nèi)奢侈品的價格至少比原產(chǎn)地高出三成,有些品牌甚至決定不進入內(nèi)地市場,這就讓“避關稅”和“找新鮮品牌”成為代購的“原罪”。
所以國家在2011年年中的時候已經(jīng)明確要“降關稅促內(nèi)需”,雖然不是像之前傳言的那樣一降到零,但起碼也有2%~15%,其中化妝品和高檔煙酒品種會先行,只是具體方案和實行時間還沒有定,畢竟這一動會直接減少多少國家稅收,又能促進多少實際收入,不只是道復雜的算術題,還要算算這條產(chǎn)業(yè)鏈里的利害關系。
不過揮出重拳整治代購的行動倒是雷厲風行,畢竟“代購”仍然是在打政策的擦邊球,國家整治無可厚非。就從2010年9月1日開始,根據(jù)海關總署的第43號公告,取消過去對個人郵遞物品500元人民幣的免稅額,對所有郵遞進境納稅額超過50元的都要征稅。
這使得一些個人海外代購賣家的價格優(yōu)勢將蕩然無存,尤其是那些低價產(chǎn)品賣家,畢竟高價的奢侈品差個幾十塊甚至一兩百塊都還可以接受,但原來一兩百塊的東西多出十幾二十塊就有大問題了。一支大牌口紅,在國內(nèi)完稅后大多在250元左右,如果按50%來計稅,代購價格就要提高兩至三成。這促使很多商家更要提前存貨,甚至想辦法避過檢查,這又引出更多原來沒有的風險。
不過也有人從中受益。一些空姐和導游并不受此公告影響,可以隨出行帶回來不少東西,純屬個人行為,這就使得代購的陣營出現(xiàn)了小小的調(diào)整,到了今天,“空姐代購”甚至成了一個專門的模式。不只是占了政策的便宜,更還有其他的操作空間。據(jù)某位空姐說,持她們的工作證,在機場免稅店和不同國家的店鋪中都還可再享受折扣,更有專為空乘人員而設的Skyshop美妝店,折扣低到驚人,很值得一次大量購入再慢慢賣掉。
可見,代購,“購”是目標,但因有“代”這條長長的陣線,才讓這個產(chǎn)業(yè)鏈精彩得有看頭。
LINKS 節(jié)日期間,各國代購大推薦
日本大福袋,驚喜大實惠
新年鐘聲,就像是日本代購們的開工鈴。因為此時,很多好東西都會以大福袋的形式甩出來!在日本,這是一個傳統(tǒng),所有商店和藥妝店都會派送,價值從幾百日元到上千日元不等,里面的東西絕對超值,就是要給買家一個大大的驚喜!如果里面的東西不喜歡,還可以和朋友分享,畢竟日本產(chǎn)品的品質(zhì)還是很有保障的!
美國,所有的節(jié)都是購物節(jié)
在最物質(zhì)的美國,圣誕節(jié)、新年、感恩節(jié)、總統(tǒng)節(jié)都被商家變成了購物節(jié),當然也是打折最厲害的時候。而且也不只是此時,每半年還固定是SALE季節(jié),其中力度最大的當屬夏季。當我們還在為了一個包包省吃儉用的時候,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人民早已提著菜籃子,去Outlet里收獲那些便宜到白菜價的Coach了。不只Coach,不論何種身段的奢侈品在此時都會放下架子:Juicy Couture、Ralph Lauren、Tory Burch、True Religion、Jimmy Choo……此時讓你的代購多費費心,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當季新品。
香港,以圣誕和新年之名
在基督徒誠摯感謝主的造物之恩時,購物狂和代購商們也在心里默默感恩,為了那個緊隨圣誕到來的瘋狂折扣季!在香港,這大概從圣誕前的一兩周開始,范圍涵蓋城中所有品牌,而到了1月初,達到最瘋狂的程度。與日本玩“驚喜”的福袋相比,香港則更喜歡以套裝的形式給你看得見的實惠!再加上這幾年港幣匯率的低迷,在本以折扣了的價格里又多了次驚喜!
歐洲,去享奢侈品盛宴
其實從每年的七八月份開始,以意大利為代表的歐洲折扣季大幕拉開。此時佛羅倫薩賓客迎門,BURBERRY、PRADA、FENDI……華麗的一線品牌們紛紛走起親民路線,很多款式低至四五折;歐洲的奢侈品價格本來就比國內(nèi)低很多,折上折之后再不出手實在是太對不住自己了;同一時間開始的還有西班牙的折扣季,推薦關注西班牙本土品牌LOEWE,絕對的全球最低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