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與實體商超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今,毛利率較高的生鮮食品也成為競相爭逐的對象。網上超市1號店、京東商城等知名電商相繼開辟生鮮頻道,讓消費者打破地域限制,享受網購生鮮的樂趣。日前,永輝超市在實體店的基礎上也上線生鮮類電商網站“半邊天”,并啟用yhbbt.com五字母域名上線。但是不久后,該電商頁面便停留在“建設”中。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亞馬遜正籌劃大力擴展生鮮電商服務AmazonFresh。 網購生鮮市場為何成為電商和商超競逐的香餑餑?投身其中到底為了盈利,還是出于戰(zhàn)略考慮?圍繞相關話題,業(yè)內專家進行了一場深入探討。 本期嘉賓 電商觀察專家、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 魯振旺 廣東流通業(yè)商會執(zhí)行會長 黃文杰 第一商業(yè)網總裁 黃華軍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粵商研究中心主任 王先慶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報記者 于冬雪 賣生鮮是為了拉動其他銷售 主持人:您認為電商和超市爭奪生鮮市場出于哪些原因?是因為毛利高?還是其他原因? 黃文杰:生鮮相較于其他板塊利率確實是比較高的,但是損耗率也很高。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熱潮是給競爭所逼的。網上售賣日用品、服裝等的損耗率都比較低,但是現(xiàn)在這些板塊的發(fā)展已經十分充分了,而且競爭也比較激烈,所以各大電商現(xiàn)在需要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網上賣生鮮就是一個嘗試,之前在這個板塊網上的競爭可以說很不充分,市場也比較大。 黃華軍:其實網上賣生鮮我個人認為是沒有毛利可言的,因為配送的高要求導致了配送成本較高,而消費者都是少量購買,很少有大量購入生鮮的,所以網上賣生鮮的做法可能連成本都賺不回來。所以我認為電商網上賣生鮮,可能更多的是噱頭,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促進自己其他商品的銷售。 王先慶:其實在日本、美國的電商已經發(fā)展了這樣的領域,這是一種趨勢。國內電商和商超共同進軍生鮮網購,一方面是希望嘗試新的領域,同時也是為了走特色或者差異化之路進行嘗試。 魯振旺:生鮮市場的毛利率高,很多商家們都看到了商機,但還沒有看到難點,這可能是一哄而上的原因。 高端生鮮更適合網購 主持人:您是否看好網上賣生鮮這條道路? 黃文杰:我是比較看好的,因為從長遠來說,消費者是有這個需求的,一定有很好的市場。特別是現(xiàn)在的白領階層,他們注重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同時也注重生活品質,如果網上賣生鮮的這些電商和超商能夠做好配送,保證良好的產品品質,前景還是不錯的。 王先慶:對于這件事情不能太當真,因為現(xiàn)在的很多配套的東西還沒有完善,食品安全問題和配送的質量就是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電商和超商其實現(xiàn)在也只是在嘗試的階段而已。 魯振旺:目前生鮮市場,線下銷售還是占了90%以上,線上購買占的份額很少。這主要跟成本有關,尤其線上購買的物流的成本問題,這是很難解決的。我個人認為,一些日常消費的魚肉等生鮮還會以線下購買為主,而一些高端的產品則可以放到線上。 電商在配送和物流方面更有優(yōu)勢 主持人:網上賣生鮮,您認為電商更有優(yōu)勢,還是實體超市的優(yōu)勢更大? 黃華軍:相較而言,我覺得實體超市的優(yōu)勢更大。因為超市來做這個買賣,可能還能保本,可以擴大超市門店的輻射面,只要在其門店的分布范圍,都可以通過門店來進行配送。而電商沒有任何的實體店的依托,光靠自己或者第三方物流的配送,這我個人認為是個大問題,因為生鮮的損耗率很高,消耗率高就需要快速良好的配送,這樣就會提高成本,而少量的購買對于電商而言是賺不回這些成本的。 黃文杰: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看。在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度的角度上,實體超市的優(yōu)勢更大,因為他們對于消費者有更高的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度。消費者已經適應了在這些超市里購買生鮮,這是一個較大的優(yōu)勢。而電商在這個板塊對于消費者可能還需要一個認知和接受的過程。而從配送網絡的角度上說,可能電商的優(yōu)勢更大,因為他們有良好的自己或者第三方的配送網絡,能夠更好地保證生鮮的配送速度和配送質量。 王先慶:在電商的條件還在起步階段的時候,實體超市的優(yōu)勢更大,但是到了配送體系、保全體系完善之后,電商肯定是更具競爭力的。 魯振旺:生鮮這一塊,電商肯定能占一定的份額,但這個份額不會很大。因為生鮮線上售賣的成本相對于線下要更高,這跟其他大多數(shù)商品是恰恰相反的。所以我認為線上售賣生鮮還是應該在于一些高端水果、肉類等。 政府應該設定準入制度 主持人:網上賣生鮮將會遭遇哪些挑戰(zhàn)和困難? 黃文杰:主要還是商品損耗和食品安全的問題。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我認為政府應該設定一個準入制度,要規(guī)范哪些品牌是可以在網上經營生鮮售賣這個板塊的,而且也要對其的生鮮產品安全進行認證和監(jiān)督,沒有門檻的設定和產品的監(jiān)督,網上售賣生鮮是不能長久運營和良好發(fā)展的。 魯振旺:雖然生鮮市場的份額很大,但是網售渠道和管理等仍然不完善,如果電商或商超盲目進行轉型,或許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和風險。 主持人:多數(shù)人購買生鮮還會采用線下購買的方式,您認為生鮮電商們今后該如何增加客戶的粘性? 黃華軍:把配送做好,這個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夠把配送速度和質量保證好,客戶的粘性肯定會逐漸增加,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黃文杰:要確定好第一批培養(yǎng)的消費者,我個人認為白領階層是最適合的突破口,商家要關注服務品質和產品的品質,讓這些第一批培養(yǎng)的消費者廣泛接受,這樣才能夠延伸到其他群體,擴大消費市場。 本文來源:中工網轉載《網上賣生鮮成香餑餑 是否靠譜引質疑》2013年6月8日 本文鏈接:http://finance.workercn.cn/c/2013/06/08/1306081029466016493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