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傳統(tǒng)百貨進軍網上商城不斷釋放出重磅消息。先是今年4月,華南區(qū)域百貨巨頭廣百百貨正式成立分公司,獨立運營線上業(yè)務;沒過幾天,北京連鎖巨頭新世界百貨也宣布進軍線上領域。不過,這兩家百貨公司進軍網上商城的舉動被媒體用“姍姍來遲”來形容。這是因為,早在他們之前,上海的銀泰百貨、北京的西單商場早已推出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因此,有行業(yè)觀察人士表示,廣州在這一塊已經比上海、北京落后了。 觸網是必須的廣州百貨業(yè)很落后 據了解,依托銀泰集團的銀泰網店成立至今已經一年,成立不到3個月,日訂單量已經突破1萬單,日銷售額逾400萬元。還有西單商場的“igo5”,年銷售額也已經超過1000萬元。而廣州本土百貨公司的網上商城,成交量還停留在幾百萬元的水平上。2010年,廣百百貨的總營業(yè)額是80個億,但是網上商城的營業(yè)額只有幾百萬元,廣百的相關負責人也直言,“這個比例微不足道”。其他百貨公司也坦承,去年一年網上商城的營業(yè)額在整個營業(yè)額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一部分”。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廣東商學院粵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是知道得早,做得晚,現在廣州已經比上海、北京都落后了,因為北京、上海都已經有一兩家做網上商城做得比較好的百貨公司,已經取得比較好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可是廣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 其實,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廣州的百貨行業(yè),進軍電子商場已經成為趨勢。盡管目前不少百貨公司“仍在觀望”,但觀望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缺席這場第二戰(zhàn)場的決戰(zhàn)先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貿服務司司長邸建凱在日前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百貨業(yè)高峰論壇中對此表示,2010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額達到了4.5萬億元,其中網絡購物交易額達到了5131億元,比上年約增長了1倍,近年來電子商務蓬勃興起,網絡購物跳躍式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零售市場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也形成了重大機遇,我認為零售企業(yè),特別是百貨行業(yè)不應該對此熟視無睹,目前許多知名的百貨企業(yè)正在積極開展電子商務,但是還發(fā)展得不夠快,我希望“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能夠成為推動零售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動力。 一億投入廣百鐵心做網店 就廣州本土百貨公司而言,目前做電子商務動作最為突出的當屬廣百百貨。廣百百貨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獨立的電子商務公司,包括市場調研、銷售、客服、網站推廣與運營、產品開發(fā)、倉儲、包裝、物流、發(fā)貨、財務監(jiān)控等環(huán)節(jié),廣百官方表示,打造一個純粹的B2C購物網站。廣百股份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亢小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百從醞釀網上商城開始,到現在已有兩三年時間,其中遇到的難題包括電商人才都高度集中在了北京和上海,廣州這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少得多,所以要組建一支專業(yè)的研發(fā)團隊難度不小。而做電子商務,如果做1個億以內的訂單,在現有的系統(tǒng)上改良一下就可以用,但是如果要走得更遠,就必須得組建自己的研發(fā)團隊,F在廣百百貨通過聘請熟悉電商經營的專業(yè)高管團隊,以及自主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電商人才短缺問題。 除了廣百百貨,廣州其他的百貨公司也看到了開展線上交易是大勢所趨。天河城百貨、摩登百貨、正佳百貨、新光百貨、友誼商店等也紛紛表示,正在醞釀推出網上商城項目或將已有的項目升級?墒,多數目前還在討論階段,有實際動作的不多。 友誼商店是以另一種“模式”進軍電子商務的廣州本土百貨。友誼商店副總經理江國源表示,友誼網上商城將作為實體店服務的延伸,以實體店為依托,計劃今年7月推出。 王先慶認為,傳統(tǒng)百貨行業(yè)進軍網上商城是零售業(yè)發(fā)展的趨勢,但是傳統(tǒng)百貨行業(yè)要做好網上商城,應注意三點,一是要有清晰的戰(zhàn)略,有步驟地逐步發(fā)展,不宜過快過急;二是要選擇適當的發(fā)展模式,突出重點;三是要擁有自己的專業(yè)電商人才,不能有一兩個懂點電商知識的人,就去搞電子商務平臺,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廣州本土百貨試水網店一覽 網上廣百網址: http://www .igrandbuy.com 廣百百貨是真正在電商領域喝頭啖湯的人,和實體店采取錯位經營,以年輕、時尚為特色,預計年內上線的單品將超過25000個。 網上友誼網址: http://www .sdrzyy.cn 江國源表示,今年7月將推出全新改版的網上友誼,定位是實體店的延伸,將采取3D全景模擬技術,顧客登陸以后,就像來到環(huán)市東實體店一樣。 高端訪談: 亢小燕 廣百百貨分管電商業(yè)務的副總經理 記者:傳統(tǒng)百貨公司做電商,難點有哪些? 亢小燕:電商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團隊,必須得有獨立的研發(fā)團隊、數據分析團隊、呼叫中心以及物流。以國內一家知名購物網站為例,對方有1300多個研發(fā)人員,消費者數據跟蹤系統(tǒng)每天晚上都有一個很繁瑣的計算,根據這個計算,基本能夠知道第二天某一種商品能夠賣出去多少,每年這個網站投入在研發(fā)人員上面的工資就有一億多元,投入在研發(fā)和軟件上的有4億元,一共是5個億,通過這種類比,可以知道做電商需要多大的投入。 還有物流,現在電子商務產生的物流量已經是物流公司能夠提供的總服務量的1.5倍,所以京東商城和淘寶都要做自己的物流公司,現在很多公司都提出要24小時送貨,但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是達不到的,所以要做好電商,一定要有自己的物流公司。還有就是,電商的機制要很靈活,因為電商的世界瞬息萬變,一夜之間就會冒出很多營銷手段或者新的電商出來,如果適應力很慢,決策很慢,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記者:傳統(tǒng)百貨行業(yè)做電商,有哪些優(yōu)勢? 亢小燕:有實體店做基礎,做電商的風險更小,一是更懂得零售的本質,服務也更有經驗,在物流、商品供應、服務、管理、宣傳等方面,資源都可以共享,比如純粹做電商的,宣傳成本要占到總成本的六到七成,而廣百有二十幾家實體店,遍布一二線城市的繁華商業(yè)區(qū),每一個都是很好的宣傳點,所以宣傳費更低。還有品牌效應,網上購物最大的擔心就是買到假貨,但是有實體百貨做后盾,消費者的信心肯定就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