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外貿流通渠道對接存十大重點問題
時間:2011-12-21 15:39來源: 作者:王先慶
2011年12月10日 廣東新聞網
中新廣東網廣州12月10日電 (葉間開)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教授10日在廣州表示,盡管中國已經入世十周年,中國內外貿一體化的進程也在加快,但總體而言,內外貿渠道對接中,仍然存在著十大深層次的重點問題。 “內外貿一體化與流通渠道建設”國際研討會暨2011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主題年會10日在廣州舉行,王先慶就是在該年會上發(fā)表上述言論的。 王先慶稱,這些問題分別包括:中國渠道商如何提升進入國際市場能力問題;中國流通如何謀劃在全球市場戰(zhàn)略布局;中國渠道商如何與跨國商貿企業(yè)共存共贏問題;中國流通如何縫補內外貿渠道中的斷點和破損點;內外貿渠道“路徑”如何從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導向問題。 王先慶說,中國各級政府如何統(tǒng)籌管理內外貿流通;中國各級財政如何扶助內外貿流通渠道體系建設;中國各界如何共同促進內外貿渠道費用全面下降;中國市場如何優(yōu)化整合內外貿渠道資源;中國如何盡快清理制約內外貿一體化進程的法律障礙等問題,均值得關注。 王先慶:體制和觀念導致內外貿流通渠道長期分割 2011年12月10日 廣東新聞網
中新廣東網廣州12月10日電 (葉間開) “內外貿一體化與流通渠道建設”國際研討會暨2011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主題年會演講10日在廣州珠島賓館召開。300多名專家和企業(yè)代表與會,就內外貿一體化背景下內外貿渠道對接問題進行深入對話。 流通業(yè)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和基礎性產業(yè),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引導生產、增加就業(yè)、繁榮城鄉(xiāng)、完善市場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強調指出,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fā)展新型消費業(yè)態(tài),拓展新興服務消費。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基礎上的商品流通渠道建設,對于發(fā)展現(xiàn)代流通業(yè)乃至整個現(xiàn)代服務業(yè)來說,都有著綱舉目張的意義。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教授認為,中國商貿流通業(yè)嚴重滯后于制造業(yè)和整體經濟發(fā)展階段,中國進出口商品的流通渠道體系大多處于殘缺不全的狀態(tài),而使“中國制造”在全球的整體流通能力偏弱,缺少對渠道的控制權和商品的定價權。 王先慶指出,導致中國流通能力在世界市場上弱小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核心的原因就是體制和觀念導致的內外貿流通渠道長期分裂割據,使得內外貿兩種市場的力量得不到有機整合,人力地削弱了自身的競爭力。 王先慶表示,廣東是中國的外貿大省,也是消費大省。在內外貿一體化日漸成熟的背景下,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搞活流通,刺激消費”以及“建立全國性的廣貨流通渠道網絡體系”兩大命題,力求實現(xiàn)從“廣東制造”向“廣東流通”的根本轉變,在內外貿一體下經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 據介紹,目前廣州這個千年商都也在為打造國際商貿中心而努力,廣州這座具有悠久商業(yè)史的城市已經在國內外貿易中走在了前列。 |
------分隔線----------------------------
------分隔線----------------------------
|